文学与传媒学院召开2022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新生入学教育活动

作者:来源:文学与传媒学院发布时间:2022-09-30浏览次数:646

9月29日晚上,文学与传媒学院在南校区综合楼A801召开了2022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新生入学教育。学院教学负责人、学生工作负责人、辅导员和教师代表出席会议并发言。会议由学生工作负责人主持,22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全体学生参会。

会议围绕人才培养方案、专业课程、考研前景、如何适应大学生活等主题展开。

会议第一项是人才培养方案宣讲。

首先由学院教学负责人对《汉语言文学(师范)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》进行宣讲。首先解析了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的培养目标,明确了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之间的联系和区别;强调了大学四年要完成的学分总数,并对课程设置与学分结构进行了介绍,尤其强调大家要认真研究选课要求;介绍了集中实践环节,希望大家将来能够珍惜大学里的实践机会,尤其要充分利用师范生顶岗实习锻炼能力。最后郭院长对同学们大学四年的学习提出期望,希望大家明确努力的方向,不负青春,实现理想。

接着由房存老师对《汉语言文学(非师)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》进行宣讲。房存老师首先根据以往的就业情况,解读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培养目标,提醒大家一定要注重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;介绍了非师和师范在课程设置上的异同点;介绍了创新创业学分奖励办法,鼓励大家积极探索、勇于创新,在论文发表、竞赛、创新项目方面做出优异的成绩。

 

  

会议第二项是新生第一学期中文类专业课程主讲教师讲话。

现代汉语教研室的孟晓慧老师通过列举生动的例子,运用深入浅出的方式,让学生初步感受到语言学的魅力。她从顾城的诗歌《一代人》入手,“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/我却用它寻找光明”,带领同学们分析了诗句的双宾语结构,思考为何诗人不采用“把字句”结构,生动地展现了语言课程与文学课程不同的关注点和研究方法。孟老师指出现代汉语是一门接近自然科学的社会科学,它需要理性思维和科学精神,但也不乏趣味,例如当下“可可爱爱”、“栓Q”等网络流行词的由来就属现代汉语的研究范畴。

现当代文学教研室的赵强老师接着孟老师列举的《一代人》的例子,指出文学研究着重关注的是诗歌的意象、主题、情感,虽与语言学研究存在差异,但殊途同归地导向对诗歌真义的探寻。由这首诗起,赵强老师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:为什么郭沫若、徐志摩、顾城是经典诗人?为什么贾浅浅的诗歌存在争议?而答案就蕴含在中国现代文学的课堂中,需要同学们自己去寻找。赵老师还生动地阐释了学习文学可以锻炼大家的思辨性思维,更能够培养共情能力和悲悯情怀,成为有血有肉有情感的文化人才。

写作教研室的陈保志老师向大家介绍了中文专业历来被称为“万金油”专业,本专业的就业前景广阔,但需要大家通过大学四年的学习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,为将来就业做准备。写作能力是中文类人才非常重要的能力之一,写作能力不仅包括文学写作,还包括应用写作,陈老师鼓励大家珍惜时间,踏踏实实,努力向更高处迈进。



泰山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2022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新生入学教育活动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。老师们用各自的魅力,把同学们从中学的语文课提升到了大学的中文讲堂,感受到中文的无穷魅力,领略了中文大师的风采和风骨。相信2022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新生定会不负期望,坚定理想信念,练就过硬本领,勇于创新创造,以青春之名,赴时代之约!